新镇街道接件后,第一时间启动了“接诉即办”机制,街道工委书记王广健在联系居委会核实情况之后,立刻委派两名工作人员前往居民家中。
原来,习惯捡拾垃圾的居民是已经79岁的独居老人吕大爷,考虑到他患有抑郁症和严重的心脏病,街道工委决定打破部门壁垒,抽调街道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当中善于做心理疏导的两名同志,组成“劝导小队”给吕大爷做思想工作。经过连续几天的劝导,吕大爷终于同意,由街道帮助清理垃圾。
这个难题的顺利解决,源于新镇街道以党建为引领,发挥“街乡吹哨,部门报到”机制,打破部门之间壁垒,把群众诉求当做“哨声”,第一时间积极响应,为民服务。
新镇街道工委副书记王立永告诉记者,这样的机制是根据街道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。新镇街道同时接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房山区的管理,常住人口1万人中,超过八成都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职工及家属,这样一来,一些邻里矛盾的诉求就很好解决了。
新镇街道能够快速响应诉求,实际上也是被街道人手不足的现实“逼”出来的。街道满打满算,工作人员仅有28人,不少部门仅有2至3名人员。按照以往的工作流程,接件后党政办要向相关部门派件,往往令某些部门压力过大。“打破部门壁垒,接到诉求,街道全部人员齐心协力快速解决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”王立永说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